成都大调研丨社区食堂火了!从老人到全龄,如何“食”更有味
刚过11点半,成龙路街道R29社区智惠食堂门口就开始排队。除了附近居民,一些上班族也陆续加入队伍,甚至排到几十米外——这是当下成都社区食堂热闹的一角。
公开资料显示,当下独居、空巢、行动不便或生活困难老人以及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,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,其中吃饭问题备受关注。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成都多地引入社区食堂,高峰时期一度超过800家。
此前有报道显示,国内一些社区食堂运营陷入困境。然而,近来包括“R29社区智惠食堂”在内的多个成都社区食堂又引发关注,有的成为“网红打卡地”。近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的多个社区食堂,社会化运作、嵌入式服务、中央厨房……形态纷繁,但共识在形成:根据实际需求建设,面向全龄顾客。
↑R29社区智惠食堂
探索中的社区食堂是否已找准定位探索出自己的路? 成都发布-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进行了调研👇
1
一个食堂的实验
没补贴能不能做成?
直到下午2点过,R29社区智惠食堂的工作才轻松点,运营负责人苟思鹏也有了空。一荤两素13元、两荤一素15元、两荤两素17元,针对60岁以上老人和环卫工人、外卖员、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提供九折优惠,会员还有叠加优惠——让这里不仅受到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居民的欢迎,还引来附近上班族。记者了解到,每天这里还提供10份免费午餐,由社区送给辖区需要关爱的人群。
“十多块钱,不算贵,口味可以,也免得家里再开伙。”一位大姐告诉记者。
“我们觉得这是社区办的食堂,所以来吃。”几个老年人表示。
刘先生在附近上班,一周要来吃几次,“价格很实惠,菜品也挺丰富。”
↑R29社区智惠食堂
今年5月16日,R29社区智惠食堂正式对外营业。苟思鹏介绍,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有1000多位顾客——其中中午600人左右——周末会少一两百人。尽管看上去和商业快餐很像,“但不一样的是:我们晚上和周末的生意也多。”
“在商言商——这个位置不算好:不临街,附近客流有提升空间;我们也没有申请政府补贴。”最终进场的理由在于:“公司认为面向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未来趋势。”这是他们运营的首个社区食堂,“也是个实验:即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,是否能探索出可推广的模式。”
↑R29社区智惠食堂
“租金方面,达到一定营业额再阶梯式收取。”在上游端,“借助公司的渠道,我们能确保食堂菜品的低价和质量。”具体运营中,苟思鹏认为,社区食堂不应是狭义的助老,“要面向在覆盖范围内生活的所有人,这样从商业逻辑上才说得通。”但同时,顾客主体仍应是社区居民,“客流更稳定,也和商业快餐形成差异化竞争。”
“目前保持盈利。”苟思鹏表示,增长点还有很多:开早餐,做粉面等菜品,销售米面粮油等产品,“我们有信心持续做下去。”
2
社区食堂嵌入养老中心
顾客不只是老人
成华区和美社区助老餐厅的午餐时间来得更早一点,11点就有人进来,多是老年人。半个小时之后,更多的年轻顾客到了。记者注意到,餐厅采用自助形式,60岁以上老人12元,其他人20元。同时,成华区对散居特困、低保家庭老年人,每人每天提供两餐最高12元补贴;对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和80-99岁老年人,每人每天补贴3元。
“好吃,而且一餐只要9块钱,也实惠。”一位婆婆告诉记者。旁边用餐的陈先生在附近工作,他和同事觉得这里价格不贵、味道可以,“和老人的就餐时间刚好错开,不挤。”
↑和美社区助老餐厅
“中午能达到300-500人左右。”餐厅负责人陈凤表示。餐厅还与社区合作,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送餐上门。因为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,所以顾客主要是老人等需要关爱的人群,“民政部门根据实际就餐人数将补贴定时发放给我们。”另一方面,陈凤所在的公司每年还有机会获得运营流量补贴。
↑和美社区助老餐厅老年人助餐补贴政策
“纯依靠补贴当然不可行。”陈凤表示,虽然挂着“助老餐厅”的牌子,但是开业时她们就不只服务老人,“也同时面向周围工作的人——我们要自我造血,才能把餐厅运营下去,持续服务社区。”她提到,未来还计划依靠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团队推出定制营养餐,以个性化服务来增加收入。
↑和美社区助老餐厅营养搭配餐
站在主管部门的角度,成都市成华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媛表示,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嵌入社区食堂,降低了建设和服务成本,同时养老机构内的其他为老服务资源也得到利用,“比如康复理疗、声乐学习等等。”
↑和美社区助老餐厅
3
没有条件的社区怎么办?
“但不是所有社区都需要建社区食堂。”成都市某区负责社区食堂事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一些社区虽然有一定数量的老人,但是走访后发现那里并不需要食堂,“周围体系完全可以支撑。”另一方面,有的社区则或因人群不足,或因没空间,不具备建设社区食堂的条件。
如何解决这些社区的“散在”用餐需求?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成都有区(市)县讨论过以中央厨房的形式解决的构想,“由区属国企建设中央厨房,再统一配送。”工作人员表示,餐食送到社区后,由社区安排志愿者或者网格员接力送上门,或由社区安排专门空间,供相关人群用餐。
中央厨房的另一个作用也被提及——社区食堂的商业化运营存在商业风险,例如经营不善关门,“这时候中央厨房可暂时补位。”
↑和美社区助老餐厅
4
“社区食堂,仍在探索中”
在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秘书长张海波看来,社区食堂是在商业供给之外,以在地社区为依托,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、稳定、个性化餐食服务的场所,“盈利造血是需求,但不应是第一目的,补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服务短板是核心动力。”他表示,社区食堂是社区治理的有益尝试。
另一方面他表示,社区食堂发展至今,其补位价值应当考虑扩大,“受众更精准,场景更多元——比如:老人以外的人群、城市以外的区域。”此外他提出,社区食堂可以叠加更多功能,“例如在空闲时间,可以作为社区开展活动的空间。”
“但也要明确,社区食堂不能一窝蜂、一种方式地上马。”张海波表示。
↑和美社区助老餐厅
金牛区政协委员、社会组织“地瓜社区”负责人李鸿瑞直言:应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建设社区食堂,“此前一些社区食堂在有政策优惠、有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没做成,就有这方面的原因。”他举例,有的社区业态丰富,很多市场化餐馆就能提供不亚于社区食堂价格和品质的餐食,“专门建社区食堂的必要性就不大。”此外,在充分调研社区需求后,即使要做社区食堂,“首先要利用好已有资源,降低事业成本。”
社区食堂同时面向社区和社会人士的做法,当下备受关注。对于这类做法,李鸿瑞表示,如果确实覆盖了市场不愿意涉足的领域,也解决了辖区居民需求,则是可行的;但是另一个问题也出现了:如果“社区食堂”依靠政策优惠、补贴,并以“社区”名义背书,再和市场上的餐饮企业竞争,“是否合适呢?”在他看来,这需要进一步明确。
↑R29社区智惠食堂
“目前来说,可以认为‘社区食堂’依然在摸索中。”张海波表示。
记者注意到,近日成都市民政局在回复市民关于“社区食堂”的关切时表示,成都市鼓励连锁的、有社会责任心的社会餐饮企业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,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、更多样、更优质的餐品和服务,在满足服务于老年人需求的情况下,“对外开放也是我们的目标,目前成都也有部分点位对社会开放,采取的是梯度收费模式。”市民政局表示,未来将汲取经验,努力做到更好。
推荐阅读>>
○施小琳调研督导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减灾工作,要求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,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安全运行
成都发布-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 | 彭亮摄影报道成都发布编辑|田豆扫码进群↓
点赞在看↓转发周知